“把日本衣服脱了!”上海大爷怒斥cosplay女孩配资门户网网址,网友:管太宽!
有些人的爱国,只敢挥向自己的同胞。
上海外滩,2025年7月12日,一场年轻人的cosplay狂欢,被一声怒吼撕开了一道口子。
一个cos《鬼灭之刃》的女孩,被一位大爷指着鼻子骂,勒令她“把日本衣服脱掉”。
视频传到网上,舆论却一边倒地冲向了大爷。
人们非但没有赞扬他的“爱国”,反而骂他“多管闲事”。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一件衣服,怎么就能点燃两代人的战火?
别急,这背后藏着的东西,比你想象的要深得多。
外滩一声吼,吼出的不是正气,是无知
展开剩余90%那天,上海外滩人头攒动,正是cosplay活动的现场。
空气里洋溢着青春和二次元的气息,直到一个瘦高的卡其色身影出现。
他盯上了一个女孩。
女孩一身深色制服,外罩一件左右花色不对称的羽织,手里拿着一把酷炫的道具刀。
在大爷眼里,这就是妥妥的“和服”和“东洋刀”。
历史的伤疤瞬间被揭开,他胸中的怒火被点燃了。
他冲上前去,声如洪钟:
“快把衣服脱掉!你是中国人,就不要穿日本人的衣服!”
女孩当场就懵了,手里那把“日轮刀”差点掉在地上。
她想解释,可看着大爷那“一脸正气”和不容置喙的架势,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。
周围有人看不下去了。
一个短发姑娘直接说他“多管闲事”。
大爷脖子一梗,音量又高了八度:
“我就是多管闲事,是中国人就要管!”
旁边一个懂行的男生赶紧上来打圆场,说这不是和服,是动漫《鬼灭之刃》里“富冈义勇”的鬼杀队制服,人家是斩鬼的英雄,是正义的化身。
没用。
大爷根本不听,或者说,他根本不想听。
在他那个已经固化的世界里,管你什么“鬼灭之刃”还是“动漫英雄”,只要看起来像日本的,那就是原罪。
他的家人打电话催他走,他一边接着电话,一边还在那骂骂咧咧:
“我对事不对人!在中国穿和服就不对!”
你看,他的逻辑已经形成了完美的闭环。
在这套逻辑里,他永远正确,永远站在道德高地上。
很多人觉得大爷就是倚老卖老,纯属没事找事。
可当有人这么说他时,他愤怒地回应:
“我就是吃饱了撑的,因为我忘不了祖辈们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流血又流泪!”
这句话,让人瞬间沉默。
你不能说他的情感是假的。
对于经历过或者深受父辈苦难历史影响的那一代人,某些特定的符号,就是会触发PTSD。
那段屈辱的历史,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,是民族情感里一碰就痛的伤疤。
所以,他看到一个年轻女孩,在中国的标志性地标——上海外滩,穿着他认知里的“日本衣服”,拿着“东洋刀”,他的一切行为,在他自己看来,都是在捍卫民族尊严。
他不是在欺负一个小女孩。
他是在对抗一个他心中挥之不去的巨大阴影。
问题出在哪?
出在他用自己陈旧的认知,去粗暴地定义一个他完全不了解的新生事物。
他用自己的历史创伤,去绑架一个年轻人的个人爱好。
他以为自己在爱国,实际上,他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。
这种事,不是第一次发生了。
几年前的苏州淮海街,一个喜欢日本文化的女孩,穿着和服,想复刻漫画里的场景,在街边拍几张照片。
结果,被一名身穿制服的人员厉声呵斥,理由是“寻衅滋生”。
女孩小声辩解,却被粗暴地拉扯,衣服被撕坏,最后被带走调查,写了长长的检讨。
从苏州到上海外滩,我们看到一种令人不安的模式:
用“爱国”或“维护秩序”的名义,理直气壮地伤害自己的同胞。
他们把对外部的警惕,转化为了对内部的审查。
只要你穿的、用的、喜欢的东西,带有“日本”这个标签,你就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。
这种行为,看似充满“正义感”,实则是一种极其脆弱的文化不自信。
真正自信的文化,是什么样的?
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一千多年前。
盛唐时期的长安城,是当时世界的中心。
街上走着各种肤色的外国人,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“胡服”,弹奏着从西域传来的乐器,跳着奔放的“胡旋舞”。
从皇室贵族到平民百姓,都以追逐这种异域风情为时尚。
唐朝人会因为你穿了件“胡服”就指着你鼻子骂“数典忘祖”吗?
不会。
因为他们足够强大,足够自信。
他们的文化就像一片海洋,任何外来的溪流汇入,只会被同化,只会让海洋本身变得更加壮阔。
他们不需要通过禁止什么来证明自己的强大,他们的强大本身就是一种不言自明的存在。
孟子早就说过:别把“气”当成“志”
很多人,常常把情绪上的激动,等同于立场上的坚定。
觉得只要我嗓门够大,态度够硬,我就是正义的。
关于这一点,孟子在两千多年前早就把这事说透了。
在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里,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,他说:
“夫志,气之帅也;气,体之充也。夫志至焉,气次焉。故曰:持其志,无暴其气。”
这话什么意思?
翻译成大白话就是:
“志向”,是“气”的统帅;“气”,是充满我们身体的能量。
你的志向确立了,你的气就会跟从它。
所以说,你要牢牢守住你正确的志向,但千万不要粗暴地放纵你的血气。
那位大爷的“志”,或许是好的,是爱国,是铭记历史。
但他的行为,是“暴其气”——是放纵自己未经思考、不受控制的愤怒情绪。
他以为自己在“持其志”,实际上他已经成了“气”的奴隶。
这种被原始情绪驱动的“正义”,往往最具破坏力,因为它缺乏理性,不问缘由,只会攻击。
它伤害的不是真正的敌人,而是离自己最近的、最无辜的同胞。
一个人的修养,不在于他的志向有多高远,而在于他如何掌控自己的“气”。
守住本心,但不放纵情绪,这才是真正的“浩然之气”。
在我看来,所谓的爱国,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。
第一个层次,是“表层的爱国”。
这是最脆弱、最原始的形态。
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喊口号,抵制这,抵制那,揪出所谓的“汉奸”,攻击穿错衣服的同胞。
它的内核不是爱,而是恨。
这种爱国,像一个浑身长满尖刺的刺猬,看似不好惹,实则内心极度恐惧和不自信。
上海外滩的大爷,就停留在这个层次。
第二个层次,是“理性的爱国”。
这个层次的人明白,爱国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具体的行动。
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极致,是遵守法律,是善待同胞,是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一点点。
一名科学家,在实验室里刻苦钻研,为国家突破技术瓶颈,这是爱国。
一名医生,尽心尽力救治每一位病人,这是爱国。
一名普通的上班族,认真工作,依法纳税,孝敬父母,这也是爱国。
这种爱国,是内敛的,是建设性的,是真正为这个国家添砖加瓦。
第三个层次,是“自信的爱国”。
这是最高境界。
达到这个层次的人,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历史纵深感。
这种人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和五千年的文明,同时,他也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。
他能以开放、包容、学习的心态看待一切外来文化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
他不会因为别人穿了一件什么衣服、看了一部什么动漫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。
因为他知道,中华文明的伟大,恰恰在于其强大的融合能力与生命力。
他更关心的,是如何让我们的文化变得更优秀,更有吸引力,如何用我们的作品去影响世界。
这,才是盛唐气象,才是大国风范。
而不是像这位上海大爷,只敢一爱国的名义欺辱自己的同胞。
试问,如果站在他面前的是因为地地道道的日本人配资门户网网址,他还敢吗?
发布于:辽宁省红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